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蓋」一癩蝦蟆也

沈復浮生六記中的兒時記趣是被選入國中國文教材的定文之一  裡面記述了許多其童年的趣事
其中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一句「忽有龐然大物 拔山倒樹而來 蓋一癩蛤蟆也」是此次欲探究的

「蓋一癩蛤蟆也」一句中的「蓋」一直都給教育部當成「原來是」解
而國中生在國文方面會遇到有關「蓋」的解釋也幾乎就只有這麼一個
以致於不少人到了高中還是只知道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就是原來是
但是在高中  蓋這個字卻又出現各種不一樣的意思
甚至原來是這個國中教過的意思  反而比較不常見了

整理一下  高中教材中的「蓋」  大多是以下四種意思
分別為原來  實在  大概  以及發語詞無義
「原來」就是國中教的原來是  實在與大概後面有時也可加上是

看到這樣的資料  不禁問為什麼「蓋一癩蛤蟆也」不能把蓋當作其它三種意義的任何一種呢?
「實在是一隻癩蛤蟆啊」表示驚嘆
「大概是一隻癩蛤蟆吧」表示猶疑
「一隻癩蛤蟆啦」表示輕鬆
說實在話我並不覺得有哪個解釋是完全不通的

其實文言文這種東西  一直以來 不論哪個朝代都是約定俗成的
雖然多少摻和著一些文化傳承  但終歸是取眾人多數意見而成的
所以我想  如果真的想鑽研可以再深入  但志不在文學的只要有基本的認知就夠了
基本上  就算志在文學也沒有一定需要探討這種字義的原意  畢竟已經很不可考了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  應該從字義的牛角尖鑽出來  用另一種角度看文學
當然  最重要的是國文教育能夠不拘泥於斯  如此學生才有機會以不同的眼光思考同一片藍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